返回

《環球時報》|通威劉漢元:為中國光伏走在世界最前列而自豪!

2023年12月19日

來源:《環球時報》

正如過去幾個世紀化石能源帶來的變革一樣,在當下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光伏、風電等新型能源正扮演着關鍵角色。對于中國而言,這一次可以成為領跑者。

2022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87.41吉瓦,多晶矽、矽片、電池片、組件産量分别達到82.7萬噸、357吉瓦、318吉瓦、288.7吉瓦,相關數據全部穩居全球第一,中國光伏企業也是多條賽道的龍頭。

通威集團是其中鮮有的“雙料冠軍”:全球産能最大的高純晶矽生産企業和全球出貨量最大的電池片生産企業。而在十幾年前入局光伏行業的時候,通威是中國領先的水産飼料生産企業。跨越行業、穿越周期,通威和它的掌舵者——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一直是業内觀察與學習的對象。

當前,光伏行業又處在新一輪的調整期,更大的背景是全球對于新能源的巨大需求以及國際競争烈度持續上升。行業關注劉漢元對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看法,而他本人也于近期對媒體分享了自己穿越周期的經驗和洞悉前路的思考。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


曆經跌宕起伏,光伏成為中國制造新名片

中國在光伏主要生産環節産能的全球占比均超過80%,生産了全球90%以上的多晶矽和約98%的太陽能矽片、85%以上的太陽能電池、80%以上的光伏組件。這些數字代表了中國光伏産業目前在全球的行業地位,但通威、隆基、天合光能等行業龍頭以及已經退場的無錫尚德、賽維等企業所經曆的坎坷和風雨,卻遠非能如此簡單概括的。

過去二十年中,中國光伏行業起起伏伏,親身經曆過這些的通威與劉漢元最有感觸。通威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高純晶矽和太陽能電池片生産商,但在中國光伏行業興起的最初階段,高純晶矽原材料卻是最主要的制約因素之一。

作為光伏行業關鍵的上遊産品,高純晶矽的生産技術曾長期掌握在美、德、日等少數幾個國家的企業手中。劉漢元說,十幾年前,中國的半導體和太陽能級多晶矽産量隻占全球産量的不到10%,主要市場應用的産品也都來自于上述三國。

2006年,通威正式進入光伏行業;2007年,通威旗下永祥股份第一條1000噸産能生産線開建。這時也是中國光伏行業熱潮第一次湧起的時代。2004年,歐美多國開始大力鼓勵光伏發展,中國光伏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其中大部分企業從事技術門檻更低的組件環節,利用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打開歐美市場。

當時中國光伏企業面臨的狀況被概括為“三頭在外”,即原料來源、市場和核心技術都嚴重依賴國外。很快,随着金融危機在2008年席卷全球,這種脆弱性暴露無遺,大量的中國光伏企業倒閉。而在2011和2012年,美歐相繼對中國光伏産品發起的“雙反”又成為這個行業的“至暗時刻”。

“這對當時中國光伏行業的打擊可以說是毀滅性的”,劉漢元回憶稱,很多龍頭企業都倒下了。“但在這個過程當中,中國自己啟動國内的市場應用,這些企業就像打不死的‘小強’,一個個逐漸長起來,變成了‘大強’。這個過程是非常艱辛的。”

沉重的教訓也讓中國光伏行業完成了一次蛻變:通過自研自産和引進并改良國外技術兩種手段,打破了技術壟斷,擺脫了多晶矽料長年受制于人的局面。劉漢元說,近10年來,全球新建的多晶矽産能幾乎全部集中在中國,并且中國已從學習别人的技術到創新應用,讓産品的質量更好、生産成本更低、單線規模更大。

永祥股份高純晶矽精餾塔

從自身份額在國際上可以忽略不計,到讓其他國家産能變得可以忽略不計,中國光伏企業在短短十幾年中取得的成就是中國在高科技制造業的一面旗幟,其過程之跌宕堪比好萊塢大片,而前路又兼具光明與曲折。

從中國到世界,擔負能源轉型重要使命

目光再次回到2023年,光伏産業的意義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的朝陽産業如日中天。截至目前,幾乎世界上所有的主要經濟體都已經拿出了碳中和時間表。2020年9月,中國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正式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作為擁有14億多人口的最大發展中國家,實現“雙碳”目标是偉大又艱巨的事業,這一過程注定充滿挑戰,很大一部分擔子需要光伏行業挑起來。2022年,中國風電、光伏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3.8%,而“雙碳”目标的實現需要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超過80%。

劉漢元對此是有信心的,“有目前的産業鍊供應基礎,我認為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截至10月底,全國太陽能發電累計裝機容量約5.4億千瓦,同比增長47%;今年1至10月,光伏新增裝機容量達1.43億千瓦,同比增長144.78%。

他認為,随着産業規模逐漸上升、成本逐漸降低、轉換效率進一步提升,光伏已成為各類能源生産方式中成本最低的,“沒有之一”。在實現“雙碳”目标和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光伏将是最有力的可再生能源。

“光伏行業的所有同仁都為此十分自豪。無論風吹雨打,或是過山車一般的上上下下,中國的光伏行業走到了世界最前列,有條件、有能力、有足夠的規模和經濟性參與到中國的能源轉型之中。” 劉漢元說。

通威太陽能5G智慧工廠

但中國光伏行業的使命不僅限于本國。正如同人們常說的:“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占據全球大半産能的中國光伏行業不僅是支撐本國“雙碳”目标的主力軍,也是全球碳減排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劉漢元預計,在未來幾十年的碳中和道路中,光伏在人類一次能源來源中的占比将不斷提高,可能是40%到50%,也有一些研究認為可能會在60%甚至70%以上。

盡管研究機構有着不同的預測,但光伏産業的重要性已沒有人質疑,歐美國家均開始加大相關投入。2022年,美國出台《通脹削減法案》,并對光伏産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啟動了一系列本土新産能建設計劃。受地緣政治等多重因素影響,歐盟也加速擴大光伏産業。

對于實現碳中和這一人類共同目标,理想的狀态是各方形成合力,利用不同禀賦加速行業發展。而現實情況是,以“去風險”等名義的措施正在幹擾甚至打壓中國光伏企業的國際合作。但中國光伏行業早已不再是因“雙反”就陷入困境那樣脆弱了。

劉漢元說,中國已經形成全産業鍊配套,且可以良性循環、快速發展、快速叠代,這種聚集效應其他地方很難去超越,甚至複制都很難。他透露,“三五年前,我們組織自己的團隊,在美國做部分投資的調查,研究可行性。一次又一次的結論都是否定。”

劉漢元強調,事實上,歐盟、美國、日本的能源轉型絕大部分要靠“中國制造”去推動。“離開‘中國制造’去推動人類在20多年不到30年内實現的碳中和,幾乎不太現實。” 劉漢元說,不僅是自身和發達國家,中國光伏行業還有條件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碳減排,幫助它們把能源體系直接建立在新型能源基礎上。

距離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标期限還有不到7年時間,但世界距離包括應對氣候變化在内的目标依然遙遠。“在錯誤的路上相互制約,可能影響人類最大共同目标的完成”,劉漢元說,“也有可能讓我們成為曆史的批評對象。”

堅定戰略選擇,跨越周期推動行業前行

相比于最初的起步階段,中國光伏企業已具備了更多使命感,它們也看清楚目标:在全球能源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的浪潮中扮演關鍵角色。但知道終點,并不意味着也了解如何走下去。

一直以來,光伏行業也像市場中許許多多的行業一樣具有周期性,既有大規模擴産的熱潮,也有2018年“531光伏新政”、2020年疫情帶來的冰點。如何跨越周期甚至逆周期增長,是在這個行業的寶貴經驗。

劉漢元無疑是最有資格談論這些經驗的人士之一。2013年,在光伏行業尚未完全走出因為歐美“雙反”造成的周期性危機時,通威以8.7億元人民币收購合肥賽維,後者是當時全球太陽能電池片項目單體規模最大的公司。這一舉措成為通威進入電池片領域的契機,也奠定了其成為全球最大電池片生産商的基礎。

通威太陽能合肥基地

2020年,在光伏行業經曆過一次産能擴張,開始進入下行周期時,通威投資了永祥股份樂山二期、保山一期項目,這讓通威成為全球最大的多晶矽生産企業,并在2021年下半年開始的多晶矽上漲周期中坐穩了矽料及電池片雙龍頭的地位。

精準抓住機會的眼光固然重要,但劉漢元更願意将通威的發展歸結為對長期主義的堅持。一直以來,通威的特點就是戰略聚焦,強調“有所為,有所不為”,嚴控邊界,聚焦核心産品。在行業發展中,通威一直提倡錯位競争、協同發展,在分工背景下堅持做專做精做強,然後再做大,鞏固企業自身競争力。

劉漢元說,“在行業發展過程中,總是留下了一部分種子選手,它們生産供應能源轉型所需要的系統和産品的能力。對于通威而言,練好内功,在行業處于領先的地位,始終是你脫穎而出的前提和基礎。”

“每個産業都有波動周期,沖高一定會回落,到底後也會慢慢走高。波動過程中,存在投資的風險、機會和回報,低點時要為高點做好準備,高點時不要窮追,在多變和不确定性中,能把握百分之六七十的正确選擇,就已經非常優秀了。”劉漢元說,外界認為行業有機會時,通威總好像突然就站了起來,抓住了盈利機會,這其實是理性控制節奏和規模、回避和減少風險的結果,也是通威幾十年中一直在做的事。

通威高效組件智能制造生産線


當前,光伏行業處在又一個産能過剩的階段,供需形勢逆轉,價格已經掉頭向下,行業正面臨新一輪洗牌的“陣痛期”。但對于通威而言,這似乎不是一個需要擔憂的問題。

劉漢元認為,“用市場的規律去看,階段性的産能過剩非常正常,而且與一個未來還具有足夠成長空間的新興行業相比,今天的過剩僅僅是發展過程的一個小波浪。” 劉漢元說,在未來不足30年的時間内實現人類的能源轉型與碳中和目标,光伏行業的需求規模可能是今天的10倍以上。

“今天所謂的過剩和平衡都是短暫的。長遠來看,能夠有效推動能源轉型才是本質。無論是從政府、行業、産業等各方面看,總體都應該用積極的眼光去看待今天的客觀事實。”作為一個光伏從業者、企業家和長期主義者的劉漢元這樣說。

從養殖業到光伏行業,劉漢元40多年來的經曆折射出企業家在不斷變化的時代取得成功的重要品質,例如勇氣、耐心以及對自己的事業抱有信念。

而與劉漢元一道在行業内不斷拼搏、将中國光伏行業打造成“中國制造”名片的企業家們,也共同證明了一個樸素卻又颠撲不破的道理:個體的成功需要把握社會發展與人類進步的脈搏,肩負使命,做時代的同行者。

通威江蘇龍袍“漁光一體”基地


X